先锋文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教育 > 先锋文汇

安徽濉溪:党员干部“网格化”联系基层服务群众

发布者:xuwenping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4-09-18 17:12:44

  为认真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近期濉溪县建立了以“县级领导联镇(园区)、机关单位包村(社区)、党员干部帮困难户”为内容的“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深受群众的欢迎。

 

  一、县级领导联系镇(园区)。县级领导干部确定一个镇(园区)为联系点,联系困难户不少于3户。主要有6项职责:熟悉联系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帮助理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解决制约镇(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向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指导镇(园区)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每年至少撰写1篇有联系点特色的调研报告,为联系点党员干部上1次党课,参加1次组织活动,解决不少于1件现实问题、办1件实事。主动参加镇(园区)党(工)委的有关会议;指导做好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解决好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帮助化解矛盾,进一步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帮助所联系困难户脱贫致富,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户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机关单位包村(社区)。各单位(部门)根据工作职责结合村(社区)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主要有6项职责:深入了解帮扶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制约帮扶村(社区)全面发展的因素,科学制定帮扶计划;统筹各类资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培育和发展村主导产业,帮助完善村内的道路、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等公共基础设施;帮助村民解决危房、就学、就医、就业等实际问题;指导帮扶村(社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培训基层党员,积极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开展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相互借鉴经验,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注重培育和发现基层先进典型,帮助总结经验,提升整体效果;帮助结对村(社区)管好、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经济实力。

 

  三、党员干部帮扶困难户。各单位(部门)党员干部帮扶要与单位包村(社区)相结合,避免多头帮扶。其中,正科级干部帮扶困难户不少于2户,副科级干部帮扶困难户不少于1户,其他党员干部也要根据个人实际开展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主要有4项职责:坚持深入走访,了解帮扶家庭基本情况、致困原因和现实问题。每年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不少于2次;为帮扶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为帮扶困难户搜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搭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户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的平台,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享受低保、就业培训、医疗卫生、子女入学、房屋改造等方面入手,实实在在为帮扶对象解决问题,每年为帮扶对象至少解决1件现实问题、办1件实事,每年撰写不少于1篇与自身业务工作相关,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建立“一户一档”。详细记录帮扶对象情况、帮扶计划、帮扶措施以及帮扶结果等,做到帮扶工作“有案可查”。

 

  为确保网格化服务取得实效,改县还建立了5项制度。配套制度。一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各单位(部门)要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联络员,重点做好沟通联系、情况分析、信息上报、档案整理等工作。二是建立征求意见制度。各单位(部门)坚持走下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征求基层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三是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包村(社区)单位(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承诺每年至少解决1件现实问题、办1件实事,年终兑现。把承诺事项、办结时间、联系方式等形成《承诺责任书》,在醒目位置张贴,接受监督。四是建立督查调度制度。定期到村(社区)进行督查,通过查阅台账、民主评议以及走访群众等形式对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进行督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度,通报存在问题,总结帮扶经验,确保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建立分类考核制度。分类分级建立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档案和记录台账,作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把考核结果作为对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县委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帮扶单位进行考核,帮扶单位也要根据要求对本单位的党员、干部进行考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