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教育 > 先锋文汇

内蒙古达拉特旗:无私奉献为群众的薛秀荣

发布者:xuwenping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14-10-21 10:19:2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人民政府 张鹏

 

“只要能给群众带去实惠,我就要去做这件事;就算再过十年、五十年我也不后悔。”薛秀荣坚定地说,质朴的脸上写着坚毅与自豪。

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薛秀荣于第二年当选为七份子村支委委员,现任白泥井镇七份子村支委委员兼该村计划生育主任、第五党小组组长。她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中,赢得了党员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一、化解纠纷,巾帼不让须眉

2009年,七份子村开始实施大型喷灌项目,在全村农民纷纷流转土地、上喷灌的情况下,薛秀荣所在的邬家圪堵社一部分村民对此却很不信任,拒绝流转土地,还引发了不少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影响了邻里关系,也曾一度阻碍了项目进展,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社长也直摇头。

薛秀荣与其他党小组成员把这件事作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一方面,他们向村党支部提出建议,凡是项目有关的事项都要经过社员会的通过才能实施,凡项目有关的账目往来全部即时公开,真正做到村里的事情村民做主。另一方面,党小组成员天天走访群众,给村民们讲政策,讲形势,告诉他们:土地还是你自己的,打下的机井不会跑,安上的变压器搬不走,流转土地,在赚取土地承包费的同时,你还能给别人打工赚另一份“工资”,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在党小组成员的努力下,不愿意上项目的农民都陆续开始大胆的尝试。村民张满贵、安根主动找到薛秀荣,要流转土地,并主动请缨,看护喷灌设备。最终,邬家圪堵社全社共1000余亩耕地全部实施了大型喷管项目,有效拉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长。

二、搞活文化,引农村新风尚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农村群众不仅希望在经济上富裕,而且要求在精神文化生活上获得满足。

2008年,薛秀荣拉起了一支有52人的秧歌队,在这个基础上又成立了30人的现代舞蹈队,队员们在每年“三八”、“七一”等重大节日为当地群众演绎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既让整天围着灶台和地头转的妇女们舒展了身心,也给这些农村媳妇儿提供了一个展现妇女风采的舞台,还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惠农支农好政策。

2011年6月,薛秀荣建起了文化活动室,集图书阅览、学习培训、计生保健及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中心,渐渐地成为周边村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受到了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好评。

文化活动室现拥有人口计划生育类、农牧业类、人物类、科技类图书共计1500余册,报刊10余种。另配有阅览桌椅,电视机、DVD机电教播放设备及架子鼓、扬琴、二胡、兵乓球等文娱活动器材。文化活动室的成立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对村民学习新知识、获取新信息、拓宽新视野、培育新风尚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

三、率先试种,敢于先吃螃蟹

2012年七份子村开始种植订单蔬菜——番茄。由于当地群众之前没有种番茄的先例,怕赔本,大家的积极性不高。薛秀荣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番茄一亩投入近450元,亩产近6吨,按照订单合同卖给番茄厂每吨450元,这样下来,除去人工等费用,亩均纯收入近2000元,比种玉米要划算。

虽然政策及收益已经讲得很清楚,但村民还是犹豫不决。薛秀荣想,现在大家还没看到收益,我先试种,如果我种好了,大家也会跟着种。第一年,她把原先种玉米的土地拿出8亩种植番茄,当年就多收入5000元。这附近的群众是看在眼里了,也不用像种玉米那样费劲,钱还比以前挣得多。第二年,邬家圪堵许多村民加入到种番茄的行列中,共种植120余亩,尤其是安江,之前持反对意见的他竟然种了20亩,“如今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了,但还要我们及时跟进啊,要是早点听薛大姐的,我去年就能买辆小汽车了呵呵。”

10多年来,薛秀荣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在这片热土上,她也先后被评为全旗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百佳文明农牧民,但她依然坚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用她的执着、热忱为当地群众种出一朵朵幸福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