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队伍建设

工人发明家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徐仲维
发布者:xuwenping     作者:    来源:湘潭日报   发布时间:2016-07-26 09:13:03

工作中的徐仲维  (本报记者 曾佰龙 摄).JPG

工作中的徐仲维。

 

  在湘电集团,有一名扎根一线的高级技师,他擅长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国家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外径千分尺检定校正装置”获得了全国第19届发明展铜奖,他被同事称为身边的“发明家”。他叫徐仲维,是湘电集团特电事业部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装配组组长,2010—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范;2013年被评为“全国装备制造调整和振兴规划立功竞赛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第十一届湖南省技术能手”。

  服务国防建设的排头兵

  徐仲维作为一名来自企业一线的普通党员,他始终心系国家利益,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参与每一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用优异成绩向党和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某科研攻关项目是国防科技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徐仲维有幸参与其中,并担任总装装配工艺、检测负责人。无任何经验借鉴,徐仲维四处寻资料,同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成功制定了分段轨道精确定位方法。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徐仲维制作定位、检测、吊运工装60余项,经近万次载荷试验验证,分昼夜工作,最终圆满完成了近百米分段直线轨道精度定位组合工作。
  在服务国防建设中,徐仲维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完成每一项工作。1999年,他作为战车班班长,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阅兵典礼,成为了一名国庆阅兵保障队员,那段时间他每日每夜与战车作伴,对战车进行检查、调整,保证了战车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授予“国庆首都阅兵优秀技队员”称号。

  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工人,徐仲维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法宝。
  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长约200米的导轨进行装配时,其测量精度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虽然德国、美国某些公司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但测量长度最高只有几十米。为此,徐仲维借鉴国外经验,自主创新,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双轴平面测量方法,运用高精设备,满足了测量精度要求。
  还有一次,某国家重点科研产品中定子线圈的绕制工艺要求在同一定子铁芯绕制多相多级线圈,不能拼头、不能缠绕,要求非常高,正当大家为这一难题一筹莫展时,徐仲维自告奋勇,昼夜攻关,边学习边实践,最终设计制造了两台大型全自动绕线整形机。在市场上具备同等功能的设备售价高达1150万元,而徐仲维发明创造的这台设备造价仅70万元,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该项技术荣获国防专利4项。

  争创优秀业绩的佼佼者

  参加工作30年来,徐仲维不仅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严格要求自己用智慧和担当为企业争光,十分注重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年轻骨干,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的精干队伍。
  2011年9月,湘电特种电气事业部与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签订了电机总装和调试的任务,为保证项目进度,事业部从各班组抽调了30余名精英骨干赴武汉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机总装工作,由徐仲维担任领队。项目过程中,徐仲维一方面带领总装小组奋战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攻破生产制造和产品总装中的重重困难,一方面精心培养后备力量,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带动整个团队技术力量的提高。项目历时50多天,他们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提前完成了长达百余米的电机总装任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军工重大攻关项目中,徐仲维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设计制造各类特殊加工设备及装置10余台套,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加快了科研项目的进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面对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徐仲维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