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小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社区治安管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的感激之情。感谢市委、市政府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所做的工作,这也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体现。”
日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曹炯芳收到分别来自岳塘区五里堆街道江滨社区和学卫社区居民写来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大家欣喜地讲述了所在老旧小区改造后发生的喜人变化,并充分表达了对市委、市政府心系广大基层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感激之情。1月9日,记者来到这两个已经“旧貌换新颜”的老旧小区,感受以它们为代表的老旧小区的变化,聆听被改造小区居民的心声。
感受变化: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上午9时左右,冬日的暖阳铺洒在江滨社区一个小游园里。游园里,新铺的草皮整齐划一,崭新的红砖小道蜿蜒曲折,设计精巧的四角凉亭古香古色。眼前的景致赏心悦目,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有人种菜,施肥后臭气熏天;有人养鸡、养狗,真可谓“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甚至还有人搭建临时厕所,夏天一到蚊虫滋生,附近住户苦不堪言。
“你看,坑坑洼洼的泥巴小道全铺上了柏油,路灯也都装好了,小区的重要位置还安装了监控。不仅新添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还规划了更多的停车位,开设了阅览室,建好了单车棚和摩托车棚……”在小游园,牵头给市委书记写感谢信的江滨社区居民李贻道讲起小区的变化便滔滔不绝。同为社区老居民的李长庚加入义务巡逻队已十多年了。长期的巡逻,让他对小区变化的感受尤为真切。他说,这大半年来,小区环境越来越好了,大家在一起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也更多了,小区温馨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了。
江滨社区负责人黄楚舒介绍,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江滨社区出现了道路破损、下水管网堵塞等问题。经过改造后,老旧小区得以换新颜,也赢得居民们的点赞。和江滨社区类似,学卫社区所辖的几个生活小区的改造工作也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比如,社区学卫村部分房屋地势较高,老年人出行上下台阶不安全,施工人员专门在台阶两边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患小儿麻痹症的53岁居民杨政对此竖起大拇指:“我们的家园不仅变得更美了,而且更方便,更舒适了!我们要为市委、市政府双手点赞!”
为民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16年,湘潭市完成了45个老旧小区改造;2017年启动的9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将在今年春节前后全部完成。在全市,像江滨社区、学卫社区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小区还有很多。
在雨湖区韶山西路的锦宏铭苑,工作人员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后,将小区内一块荒地改造为健身、休闲小广场,拓宽了道路,新增消防通道口,解决了小区下水常年堵塞、臭气熏天的问题。改造后的小区引进了物业公司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同样,雨湖区金源小区等老旧小区在改造中,一系列居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也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小区居民对此都是拍手叫好。
市精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湘潭市老旧小区较多,居民对改善小区环境的愿望迫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自2016年开始实施后,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也获得了广大群众较高的赞誉。2017年,湘潭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列入了市“民生实事工程”,重点实施。改造内容包括雨污分流、绿化修整、增加停车位、道路铺设沥青,改造弱电、监控和照明系统,增加健身器材,粉刷楼道等多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改造没有照搬一个模式,而是因地制宜,“一个小区一个设计方案”,着力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改造后,物业管理公司进驻小区,用专业化的管理保持和巩固改造成果。目前,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今年,湘潭市还将改造40个老旧小区。随着工作的推进,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将越来越少。但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的城市将在这一系列的民生实事中变得更加美丽、和谐。